養殖學筆記十 - 石斑魚

台灣養殖所用之石斑魚苗,早期皆倚賴天然苗,除了供應本島及澎湖所需外,尚能大量外銷至香港,然而這幾年來由於魚苗需求旺盛,每年需自菲律賓、泰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及錫蘭等地進口魚苗。

養成種魚一般皆使用水濚至少3公央的大池子,放養密度約為1-2尾/m3 平日以各種冷凍鰺、鯖、魷魚及人工配合飼料投餵,在產卵期間更添加綜合維生素及烏賊油等補充營養。

現今台灣地區石斑魚已可完全養殂,但集中在澎湖、高雄、屏東地區,採一般養殖之管理和箱網養殖的方式 且自從草蝦沒落以來,石斑魚的地位就變得相當重要 因其具有經濟價值,除可內銷之外 尚可外銷至香港; 日本、中國大陸。

未來發展:基於台灣地區人口密集 土地資源不足的狀況來看,陸上養殖應轉型為高科技之魚苗培殖,而至於養成魚的部分則可改以完全由箱網來進行。

俗稱鱠魚。全球約400種,台灣主要養殖瑪拉巴(E. malabaricus)、點帶石斑(Epinephelus coioides)、鮭形石斑
魚苗來源:天然撈捕、人工繁殖(台灣最成功)
魚苗對水溫、水質敏感,若不勤投餌,可能會互相殘食
箱網養殖的成長率優於魚塭,但箱網養殖的缺點:
對海流忍受度低,9公分以下的魚苗存活率較差
貝介類會刮傷魚表
箱網易附著生物,使箱網內水流不通暢
點帶石斑市場統稱為青斑

台灣石斑魚養殖方式

魚苗

成魚

築土堤式

高雄縣、台東縣

沿岸築堤式

澎湖

水泥地式

屏東、高雄縣

箱網式、築堤式(潮間)

澎湖

土池箱網式

台南縣市、嘉義縣

築堤式(陸上魚塭)

屏東縣、高雄



石斑魚和鯛 種魚生殖上之差異:
(1)石斑魚先雌後雄,雄大雌小
(2)鯛先雄後雌 雌大雄小
(3)皆為浮性卵

留言